2006年1月4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八版:中国风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川妹子”回流暗藏劳务腐败
王甘霖 党鹏

  劳务输出中的不和谐现象
    
  离春节还有近一个月时间,四川的各个劳务输出机构正在抓紧机会向北京、上海等地输送“川妹子”家政服务员,因为春节前后正是这些大城市家政业最缺人的时候。但有一组数据却显示了与输送的忙碌不相映衬的现象。从2003年开始的“川妹子”劳务输出项目,这两年出现了回流现象,其回流率一度达到24%,有时甚至高达85%。
    而在高回流率的背后却是劳务输出过程中的一些“不和谐现象”。
    “有些培训机构通过造假名册领取补贴;或者把同一批人报多个项目领取补助,甚至把早就通过其他渠道就业的人员名单拿来冲抵。”有知情人透露说,这里面的猫腻很多,总之,为了套取培训补贴,花样百出。
    此前政府为了规避作假,就给农民直接发培训券,但一些培训机构就低价从农民手里收购,再以机构名义报销,有的就编一个名册让民营机构顶账。
    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去年,有一个作为某县农民工培训基地的职业中学就编造了340多人的册子,以统一由该民营机构安排就业的形式套取国家的各项补贴,实际上一个人也没有送到该民营机构安置就业,十多万元培训补贴就这样轻易被套走。
    他们所说的“补贴”是指政府补贴。为了打造“川妹子”这个品牌,四川省委、省政府财政上也大力支持这个品牌的发展。按照2005年3月四川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给省委、省政府的报告,计划今年四川省将完成“川妹子”中高级家政服务人员培训4000名,每培训输出1人补助400元,共计160万元。同时,各市州还可以根据当地财政,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助。据介绍,成都市和乐山市给予的补助是每人600元。
    此外,除了劳动部门的巨额投入外,每年四川省通过财政、阳光工程、扶贫等方式投入的资金就超过亿元。“但在执行过程中,地方通过多种手段套取资金,以数字和名录搞政绩工程的现象层出不穷,从高流失率就可以窥见一斑。”一位曾在四川劳务市场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人士评价说,这实质上隐现出了“劳务腐败”的迹象。
    
  项目财政补贴背后的猫腻
    
  由于有补贴,在2005年5月举行的四川省打造川妹子品牌指导小组招标会上,出现了激烈的争夺。在会上,有来自各市州的培训机构达61家,而且以官办机构为主。其中,成都市妇联就业服务中心和成都市就业训练中心成为最大赢家,分别拿到了500个和200个培训名额,享受省市财政每人1000元的培训补贴。此外,有21家空手而归,成都安位家政培训学校排名倒数第一。随后,有关部门确立了包括四川川妹子家政公司在内的4家单位为输出单位。
    2005年7月18日,经过培训的661名川妹子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但很快北京就有媒体联想2003 年的进京活动,发出质疑:川妹子能在北京留多久?当时,成都市妇联输送了120余名,记者在求证时得到的数据是回流率为20%,随后输送的500多名回流率就更小了。但据一位当时负责该批川妹子安置工作的人士透露,第一批现在留在北京的只有20人了,5/6的人已经离开。但这并不影响妇联就业服务中心领取每人1000元的培训补贴。此外,知情人透露,该中心从安置单位沈阳小燕子家政北京公司首批就拿到了3万元的劳务输送费,可见后面“卖人头”的做法收益颇丰,这些官办培训机构名利双收。
    除了妇联之外,四川川妹子家政公司总经理宋瑞也自报家丑:川妹子公司安置了三个培训机构输送的家政服务员,但就在9月底,宋瑞进行回访时发现,回流率接近2/3,公司为此又赔了几万元,真是雪上加霜。现在,北京许多雇主一说起川妹子就烦,市场已经遭到破坏。此前,宋瑞在成都经过摸底考试发现,一些持有中级家政证书的川妹子竟然有许多没有达到初级水平。宋瑞称,不按照市场法则办事,搞“免费午餐”和政绩工程最终会彻底毁灭“川妹子”品牌的市场基础。“川妹子”大量回流说明农民工并没受益,也不买账,相反,许多培训机构倒因此名利双收。
    据四川省农委介绍,截至2005年10月底,40家中标单位共向北京输送了2619名川妹子,部分机构正开班培训的共计760人,而且有部分已经超额完成任务。据悉,中标机构一般都采用的是免费培训的方式,人员输送到北京以后,就可以按照花名册到财政部门报销领取补贴。
    
  劳务大省的尴尬境地
    
  实际上,四川省在开发劳务方面的投入不仅仅就是今年投入的160万财政资金。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四川在劳务开发上的投入除了劳动部门的巨额直接投入外,还有三块组成:省财政资金1500万元,国家劳务扶贫资金5000万元,国家阳光工程资金2500万元,这9000万元加上各市州在财政上的支出,就超过亿元。
    据介绍,2004年四川全省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中央和省两级财政的投入就达6100万元。据统计,2004年省、市(州)、县、乡四级财政挖掘财源,筹措资金达2亿元,仅成都市就投入3654万元,民间投入的培训基金也超过了亿元。
    即使如此,对于劳务大省来说还是捉襟见肘。虽然2004年财政经费达到6100万,但是按培训500万
    人次计算,人均培训费才12.2元。这样就导致培训质量很难提高,2004年参加农民工培训后获得技术鉴定证书的仅在30% 。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使得个别部门和培训机构套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关人士评论说,由此造成的局面是:一,国家财政被利益部门化,大部分资金落到不做实事的官办培训机构手上;二,需要培训的农民得不到实惠,政绩工程使其形式化;三,具有市场运作能力但没有任何补贴的民营机构被打压,积极性减弱,还面临生死考验。
    据省农委人士介绍,按照四川省的要求,一般培训机构在交上花名册后,由劳务部门检查,再通知财政部门付款,省劳务开发项目办也会下去检查,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造假行为,“只是部分培训机构的培训流于形式或不达标准”。
    “政府不能代替市场做承诺!”一位业界人士评论说,当前家政行业乃至整个劳务产业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但是劳务输出不能政绩化,政府部门不能充当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角色,劳务“产品”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当前应该掀起一场劳务审计风暴,对全国各地每年几十上百亿财政补贴培训经费进行审计,把培训补贴真正落实到需要就业的农民手上,让他们走出去挣到钱,同时,对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机构进行严厉惩处。据《法制早报》